4月24日,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、中鐵十八局集團承建的國內首個國產大飛機生產試飛中心——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全面竣工,標志著我國已形成從科研設計、生產試飛到交付運營一整套相對完善的大飛機產業(yè)鏈條。央視《新聞聯(lián)播》等欄目,新華社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中央主流媒體予以關注報道。
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位于江西省南昌航空城核心區(qū)域,緊臨瑤湖機場,是我國實施國產大飛機戰(zhàn)略的代表性項目之一,主要功能是承擔國產ARJ21飛機的生產試飛支持和運營保障等。項目占地面積24.5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4.6萬平方米,主要包括交付中心、完工中心、噴漆機庫等16個建筑單體以及可同時停放11架飛機的機坪區(qū)。作為國內首家專門為國產大飛機生產試飛量身打造的航母型旗艦店,該項目運用了多項國內領先技術,特別是噴漆機庫的空氣凈化系統(tǒng),采用脫硫脫氮新技術,能將飛機噴漆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顆粒凈化處理,達到排放標準。項目正式投產后,可實現(xiàn)每年完工交付約30架次飛機的產能目標。
項目自開工以來,有序推進施工生產,高峰期項目進出場人員超過1000人次,各類機械設備超120臺(套),特別是去年以來,項目克服新冠疫情影響,是江西省第一個復工復產的重大項目,先后完成13萬平方米的機坪區(qū)澆筑、廠房主體鋼結構安裝、9000平方米S0G預應力地面連續(xù)澆筑等施工任務,有力保障首架機的交付和南昌飛行大會的召開。特別是交付中心、完工中心、噴漆機庫三大主體建筑的鋼網(wǎng)架整體拼裝,最大跨度達120米,提升高度近30米,拼裝面積突破了1.2萬平方米,總用鋼量超4000噸。
據(jù)悉,該中心的建成打通了大飛機進入民用航空市場的最后一道關口,對促進國產大飛機加快實現(xiàn)商業(yè)化運營,把南昌航空城打造成國內航空產業(yè)中心重要聚集地,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加速轉型都具有重要意義,將成為國家“航空強國”的一張新名片。
江西省是新中國航空事業(yè)的搖籃,新中國第一架飛機誕生在這里。大飛機作為國家戰(zhàn)略產業(yè),關系到我國在關鍵領域的技術能力爬升,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正式交付運營后,將使國產大飛機全面具備設計、生產、試飛、交付、運營全產業(yè)鏈服務保障能力,并成為國產大飛機走出國門、面向世界的一個窗口。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