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0日,南通洋口港區(qū)至呂四港區(qū)鐵路(下稱洋呂鐵路)聯(lián)絡線工程1標上跨通呂運河112米鋼桁梁浮托頂推到位,標志著這條長三角地區(qū)重要的江鐵海聯(lián)運新通道全線首座鋼桁梁主體工程完工,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。
112米鋼桁梁順利浮托頂推到位(黃植 攝)
洋呂鐵路是響應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服務“長三角一體化”“長江經濟帶”戰(zhàn)略的重要工程。項目全長約85公里。中鐵二十四局參建的洋呂鐵路1標段起于東灶港站,止于呂四站,線路長22.51公里。此次浮托頂推的鋼桁梁,梁體采用無豎桿三角形桁式結構,寬9.2米,高15.1米,長112米,總重近1300噸,大約相當于3輛8節(jié)高鐵動車組列車車廂的重量。
第一艘浮托船進場(黃植 攝)
第二艘浮托船進場(黃植 攝)
“技術組密切關注滑靴橫向偏移,超過5厘米立即匯報糾偏……”中鐵二十四局洋呂鐵路項目總工程師張殿貴在指揮頂推期間介紹,“浮托頂推相對于一般頂推,端頭支撐點不固定,外界影響因素多,橫向偏移控制難度更大?!睘闇p少施工對于運河通航影響,梁體采用現(xiàn)場拼裝,浮托頂推法施工,項目部在通呂運河北岸搭設臨時支架,分2次拼裝成型,通過滑道系統(tǒng)、水上浮托系統(tǒng)、牽引動力系統(tǒng)、方向控制系統(tǒng)和糾偏系統(tǒng)等一系列浮托頂推體系,一次性將梁體拖拉滑移就位,將占用運河通航時間由原來的3個月縮短至1天。
為確保鋼桁梁浮托頂推順利就位,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,對施工方案進行詳細論證,將浮托施工方案中臨時支架的穩(wěn)定性、牽引系統(tǒng)的合理性、梁船固結措施與駁船的局部承重和穩(wěn)定性等關鍵數據進行反復測算,為鋼桁梁順利浮托頂推提供理論基礎。施工過程中,現(xiàn)場10名技術人員與4名測量人員密切關注現(xiàn)場施工參數變化并隨時進行糾偏,對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、每個施工點安排專人值守,成功克服了鋼桁梁重量大、浮墩支架高、浮托平穩(wěn)控制難、水位變化快等不利因素,確保了鋼桁梁浮托頂推精準就位。
2艘浮托船在鋼桁梁順利浮托頂推到位后開始撤場(黃植 攝)
據悉,南通洋呂鐵路聯(lián)絡線工程北接海洋鐵路北漁站,南接寧啟鐵路呂四站,是通州灣新出??趪H一流港口建設“鐵路進港區(qū)、內河到碼頭、港口通大洋”綜合集疏運體系的關鍵工程,建成后將串聯(lián)起南通洋口、通州灣、東灶和呂四等沿海港區(qū),實現(xiàn)南通既有鐵路閉環(huán)運營,打通鐵路進港“最后一公里”,進一步推進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(fā)展。
【責任編輯:張晶】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