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22日,中鐵十八局參建的丹鳳至寧陜高速公路丹鳳至山陽段正式通車,標志著全線東段工程全面告捷。
通車現場(蔡德龍 攝)
丹寧高速公路作為陜西省“兩環(huán)六輻射三縱七橫”高速公路網新規(guī)劃的18條聯絡線之一,是陜西境內橫貫秦嶺南麓的一條重要東西向聯絡線,是將國家五條高速公路橫向聯通,形成南北通達、東西串接的國省交通關鍵通道,項目全長38.5公里。
其中,中鐵十八局承建的丹鳳至山陽高速公路3標段位于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高壩店鎮(zhèn)與中村鎮(zhèn)境內,路線全長約9.45公里,項目主要施工內容涵蓋隧道5座,橋梁23座,路基8段,互通立交2座,服務區(qū)1處。
該標段地處秦嶺生態(tài)腹地,丹江源水源保護區(qū)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脆弱,環(huán)保施工、綠色運營要求較高,且地質結構復雜,地勢陡峭,安全風險極高。面對制約工程進展的各種挑戰(zhàn),項目團隊主動出擊,積極做好前期上場策劃,不斷優(yōu)化施工組織,以最快速度打開施工局面。
施工中,為快速推進箱梁預制施工任務,滿足工程建設需求,該項目一工區(qū)橋梁責任中心積極調動各類設備及人員進場,跑出了19天完成3號梁場建成投產任務的“丹寧速度”,制梁速度提升近1倍,日產能峰值可達9片梁,為項目架梁施工按下了“助推器”,歷時24天完成全線首座大橋——小洛峪溝2號橋架梁任務。
金山寺特大橋(何景娟 攝)
在隧道施工中,項目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施工計劃,在確保進度的同時緊抓安全質量,嚴格遵循“短進尺、弱爆破、強支護、少擾動、快封閉、勤量測”的施工原則,堅決貫徹標準化施工理念,動態(tài)優(yōu)化施工工藝,保證隧道開挖的穩(wěn)定性和連續(xù)性。2023年5月11日,隨著最后一個隧道重難點控制工程——金山寺隧道右線順利貫通,標志著該項目5座雙向隧道至此全部貫通。
高壩南樞紐因其上跨福銀高速公路,車流量大、交通組織安全控制要求高,且施工期正值雨季,安全風險極高,是當時施工面臨的重大挑戰(zhàn)之一。
面對諸多挑戰(zhàn),項目管理團隊超前謀劃,積極優(yōu)化施工組織設計,將部分存在交叉施工的現澆梁優(yōu)化為預制箱梁,有效縮短了施工工期,同時,通過應用BIM+GIS技術、無人機技術創(chuàng)建實景地形,結合坐標轉換,與BIM模型根據坐標點進行準確的位置對接,三維模擬鋼箱梁架設施工,將進度管理可視化模塊與BIM模型掛接,實現工程建設可視化管理和預警,降低了安全風險,提高了施工效率。經過“21天+24小時”的連續(xù)輪班作業(yè),最終安全、優(yōu)質、高效地完成了鋼箱梁架設任務。
據悉,丹寧高速公路的通車運營,將和在建的洛盧高速共同組網,形成以商洛為中心,東西貫通陜豫兩省,南北連接渭南、安康兩市的區(qū)域高速經濟圈,對促進區(qū)域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、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。
【編輯:楊璇】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