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路在我們腳下,路更在我們心中?!?/p>
這句寫在工作日志扉頁的話,濃縮了中鐵十五局五公司銀巴鐵路項目經理張迎輝23年對筑路生涯的感悟。張迎輝1976年4月出生于河南洛陽,自2001年石家莊鐵道大學畢業(yè)后,先后參加了克獨高速、開通高速、武吉高速、衡邵高速、龍永高速、琿烏高速等項目建設,先后榮獲湖南省交通系通“優(yōu)秀項目經理”稱號,中鐵十五局“安康杯”先進個人稱號?!霸诼飞稀笔撬淖非?,也是他的日常。
2009年,張迎輝首擔炎汝高速七標項目經理,面對的就是一段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該標段地形復雜,特別是大灣背大橋和水源坑大橋均跨越深澗,山澗為V形陡峭沖溝,邊坡坡度達到70度以上,施工條件非常惡劣。
“地無三尺平,天無三日晴?!币朐谶@里修建一條公路,必須要歷盡艱難險阻,突破重重困難。“干工程不能等到萬事俱備,要敢于面對各種困難并取得勝利?!边@是張迎輝的自我勉勵,也是對項目員工的要求。
施工便道坡陡彎急,運送材料的大型車輛上不去,張迎輝帶著黨員干部采用中途倒運梯級傳送的方式,一點點地挪到工地。初期施工沒有電,隧道掌子面無法通風,造成施工無法進行。面對電力供應緊張的嚴峻形勢,他不去過度依賴電力公司,而是大敢地買進、租賃了2臺發(fā)電機組,利用自己的力量保證施工正常進行。水源坑隧道溝谷深切、狹長,洞口淺埋段碎石土層巖體結構松散、極易發(fā)生塌方,施工安全、質量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。張迎輝每天深入到隧道掌子面上和技術人員一道解決施工難題,和工人們一起奮戰(zhàn)在現(xiàn)場,直至隧道貫通。
2022年,一副更大的擔子擺在了他面前。在中標銀巴鐵路賀蘭山隧道項目后,公司領導第一個想到了他。賀蘭山隧道全長8792米,為單線客運專線隧道,隧道內地質復雜,先后穿越六條破碎帶,兩條節(jié)理密集帶。在施工中,隧道極易出現(xiàn)掉塊、坍塌、突水、突泥等現(xiàn)象及冒頂事故。此時的他,在公路項目上已是“久經沙場”,但鐵路隧道建設上還是“小白”。何況賀蘭山作為國家級生態(tài)保護區(qū)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脆弱,環(huán)保要求高,還存在下穿明長城的施工任務。
所有的壓力,都被張迎輝巧妙的化成“動力”。項目尚未開工,他已開始了自己的“求學之路”,找書籍,翻案例,請教有鐵路隧道經驗的老員工……他開玩笑地說:“自己雖然工作很多年了,但在鐵路項目上還是‘小學生’,要從‘一年級’開始學?!?/p>
為了確保項目臨建的速度和質量,從2022年6月施工開始,張迎輝天不亮就會戴上安全帽、穿上反光背心穿梭在各個工地,一呆就是一整天,有時連午飯也顧不上吃。當大伙勸他別太累時,他總是說:“能親眼看著工地上各項設施建立起來步入正軌,心里別提多開心,感覺不到累?!?/p>
1號拌和站、2號拌和站,生活區(qū)……從一項項臨建期的順利通過驗收到賀蘭山隧道一號斜井挑頂進正洞,張迎輝在工地整整“泡”了一年。從開始的每天在心上懸上一根針到現(xiàn)在的胸有成竹、得心應手,張迎輝笑稱自己在鐵路隧道施工上成功升到了“二年級”。但只有身邊人知道,這個學“升”的并不輕松。項目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5歲,這樣一支年輕隊伍優(yōu)點是創(chuàng)新力強有活力,缺點是經驗少。要帶領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山中“繡花”,打通賀蘭山的第一條隧道,就要有獨特的管理手段。他把項目當成“大學?!薄熬毐鴪觥保?通過開展專項培訓班和導師帶徒等方式,幫助新員工快速掌握關鍵技術和操作要領,提升技能和業(yè)務水平,助力大學生迅速走上重要技術崗位。他設立了博士科研工作室,引進兩位博士常駐項目,開展科研工作,讓年輕人得以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”。
面對生態(tài)保護、文物保護、施工生產三方面的要求,他帶著項目建設團隊超前謀劃,多次對賀蘭山隧道施工方案進行審查,確保方案穩(wěn)妥可靠、操作性強。同時,他堅持精細化的管理準則,提出“專人管專事”“早進晚出”等舉措,明確分工、責任到人,確保施工現(xiàn)場時時刻刻有人盯、有人管、有人落實。為了確保隧道施工“安全”,他專門委托第三方安全評估機構進行安全評估,建立了安全風險辨識清單和分級管控清單,制訂了46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。此外,他們在隧道洞口、洞內設置二維碼現(xiàn)場檢查盯控系統(tǒng),通過“填寫碼”“查詢碼”隨時上傳、查看各級管理人員檢查情況,讓安全檢查做到“真查真抓有實效”。
張迎輝是領導者、主心骨,更是“大家長”“貼心人”,為了照顧好大家的生活與工作,打造“幸福之家”的和諧氛圍。他和項目班子成員想盡一切辦法,改善伙食,打造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每逢佳節(jié)都會組織各種聯(lián)歡活動,讓這些身在他鄉(xiāng)的筑路人也能感受家的溫暖。
6月的阿拉善天高云淡,艷陽高照,迎著新一天的炙熱的太陽,張迎輝依然“在路上”。用平凡鑄造輝煌,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優(yōu)的工程,是他對翹首以盼的阿拉善人民的一句最真的承諾。
工作中的張迎輝(張曉碩 攝)
【編輯:顯正】
相關新聞